家事国事天下事
解读2017年高考作文
中国关键词、“共和国,我为你拍照”、人生三本书、24小时书店、我和高考……今年恰逢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,最能展现学生汉语文化能力和素养的高考作文题再次成为焦点。
有三道题和书有关
今年高考作文中有三道题和书有关:浙江卷作文题“人要读三本大书”、天津卷“重读长辈这部书”和山东卷“24小时书店”。
一类题引导考生结合社会生活进行思考。比如,上海卷的作文题是“预测”,“生活充满变数,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预测,有的人则不以为然。”江苏卷以“车”为题,“车来车往,见证时代的发展,承载世间的真情。”北京卷其中一题是“说纽带”。
“国事家事天下事,事事关心”,一些时事热点成为高考作文的重要题材。比如,全国Ⅰ卷作文题“中国关键词”中囊括了“一带一路”的国家战略;北京卷第二题是“共和国,我为你拍照”,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;全国Ⅲ卷则在恢复高考40周年的背景下以“我和高考”为题。
专家指出,材料型作文经多年实践已趋于成熟。今年作文题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写作要求,指令明确,发展了任务型写作,更有利于考生发挥。全国Ⅲ卷作文要求“以‘我看高考’或‘我的高考’为副标题”,意在引导考生立足于“我”,突出思想与情感的表达主体,既可写实,亦可虚构,为考生的思想表达、经历叙述与情感抒发提供了更大空间。
注重传承与思辨
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组长田云等一线教师认为,生活化是今年高考作文题的一大特点,考题中纽带、车、书店等都是学生身边的事,这让学生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,容易有表达的欲望和发挥的空间。国家热点战略“一带一路”、大众娱乐活动“广场舞”、几乎人人在用的“移动支付”等关键词,让人耳目一新。
教育部考试中心专家表示,全国Ⅱ卷作文题选取了六个分别来自古代、近代和现代不同时期的诗词文学名句,要求学生不是用静态记忆来传承文化,而是合理引用,从中解读出相应的意义,使优秀传统文化在使用中焕发出新的活力。
深邃思考,培育思辨能力。北京市京源学校语文教研组组长王晨阳说,避免高考作文套路化,培养学生的思考力是这些年高考作文的努力方向,在一些题目中已经体现。如上海的“预测”,预测的东西有很多,有巫婆跳神的预测,有黑洞理论的预测,需要学生有足够深邃的思考、足够开阔的视野才能写好。
40年变迁,高考作文改革还在路上
记者梳理发现,从恢复高考元年的“心中有话向党说”“知识越多越反动吗”,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“毁树容易种树难”“乐于助人还是悄悄走开”,再到新世纪以来的“汶川地震”“心灵的选择”,高考作文命题逐渐从宏大的政治叙事,走向关注社会热点、思辨人生人性。
除了题材,作文体裁也有着明显的时代脉络变化。“恢复高考40年,我们的作文试题经过了标题作文、材料作文、话题作文和新材料作文四种形式。”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陈建新说,新材料作文最不容易与以前的考题雷同,有利于考生个性发挥。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、北京市高考阅卷小组副组长漆永祥认为,“高考作文命题者大可不必有太多顾忌,生活琐事、家长里短、身边故事、普罗大众,皆可出题,要尽量拉近考生与题目的距离,尤其要引导考生写他们自己的生活与感想。” 据新华社北京6月7日电